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環境評估理論與模型
THEORY AND MODELS OF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開課學期
96-2 
授課對象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吳珮瑛 
課號
AGEC7019 
課程識別碼
627 M1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共3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份,第一部份介紹評估環境資源價值與效益在公共決策中之目的。第二部份介紹效益價值評估的基本理論。第三部份為環境資源評估的主要模型,分為市場、替代市場與假設市場三大類,同時也將討論,如果不是利用前述任何方法進行特定對象的評估,如何借用過去已完成之評估結果,推估所關心的環境資源財貨價值之效益移轉方法。第四部份為各類評估模型與理論之應用,應用對象為各種沒有市場價格之資源的價值評估,如自然景觀、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環境美質等等。此外,這些理論與方法之應用,亦廣及環境污染改善效益之評估,與天然資源損害之評估。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目的是介紹評估環境資源的價值與效益之基本理論與模型,並列舉實證應用這些理論與模型於各種環境資源評估的方法、結果與分析。同時亦歸納各種應用的困難及未來發展方向。 
課程要求
(一)各種評估方法應用研究分享
自行選擇一至數篇與本課程第四部分有相關的內容,以本課程所提及的任何環境自然資源財貨,採用本課程所涵蓋的評估理論與/或方法,由國內外期刊論文(國內外之研究成果都要有,不可全為國內期刊文章,或是全為國外期刊文章),由每人輪流擔任主講人,向大家介紹文章的重點,評述這些文章可能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與方向,並帶引大家一起討論。
這一部份的工作分成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每人輪流上台擔任主講人,每人上台的次數待修課人數確定後再決定。每人可以講一篇文章,也可以集合雷同的文章數篇,進行比較與對照。擔任主講時,視每人的習慣與需要而決定是否要用powerpoint。選定文章後,請將所要主講的文章於上台至少二個星期前給我一份,我將影印給大家,每人將至少有兩個星期可以閱讀相關文章。

第二階段:
繳交一份所主講之所有主題的心得內容最多3頁(12號字,單行)。是心得內容,不要只重複摘錄文章的內容。

(二)學期考試
涵蓋一學期所講授的全部內容。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Boadway, Robin W. and Neil Bruce, 1984,Welfare Economics,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茂昌圖書公司)(置於總圖指定閱讀書單)
Freeman, A. M., 200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 Theory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 Washington, D. 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置於總圖指定閱讀書單)
Just, R. E., D. L. Hueth, and A. Schmitz, 2004.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Public Policy: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roject and Policy Evaluation.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置於總圖指定閱讀書單)
陳明健編,2003。『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理論基礎與本土案例分析』。台北:雙業書廊。
蕭代基、鄭蕙燕、吳珮瑛、錢玉蘭、溫麗琪,2002。『環境保護之成本效益分析:理論、方法與應用』,台北:俊傑書局。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各種評估方法應用研究分享 
50% 
口頭報告佔60%;書面報告佔40% 
2. 
學期考試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I. 環境資源之評估與公共政策
-柏拉圖準則(Pareto criterion)
-補償原則(compensation principle)
-潛在柏拉圖改善(potential Pareto improvement)
-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
-社會最大產出值(maximum value of social product)
 
第2週
   II. 經濟價值與效益衡量之基本理論
1.環境資源經濟價值之哲學觀與內涵
-人類中心主義之環境倫理觀
-非人類中心主義之環境倫理觀
-修正人類中心之環境倫理觀
2.環境資源總價值之成分與內涵
3.個體經濟學對偶理論之回顧
4.效用變動的貨幣衡量指標
-價格改變的福利衡量指標
-數量與品質改變之效益衡量指標
-願意支付額度與願意接受額度的關係
-各種福利衡量的真確值與近似值
5.多面向政策變動之效益衡量
 
第3週
   III. 衡量與評估效益的各種方法
1.市場評估法
-市場評估法之基本概念
-市場價值之計算
2.替代市場評估法
-旅行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
-特徵價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
3.假設市場評估法(hypothetical market valuation method)
-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聯合分析法(conjoin analysis)
4.效益移轉(benefit transfer)
-直接效益移轉(direct benefit transfer)
-效益函數移轉(benefit function transfer)
-統合效益移轉(meta benefit analysis)
 
第4週
   IV. 各種評估方法之應用
-對生命價值之評估
-對改善健康之效益評估
-水質改善之效益評估
-空氣污染改善之效益評估
-機場噪音改善之效益評估
-各種污染改善對農業效益之評估
-廢木料回收的價值評估
-遊憩效益之福利評估
-生活品質之福利評估
-稀有及野生動植物保存之效益評估
-保護海獅及大象等動物之效益評估
-生態維護之效益評估
-美質與能見度改善之效益評估
-濕地資源之經濟價值評估
-天然資源損害之經濟價值評估
-生態旅遊需求之效益評估
-都市林的景觀美值效益評估
-國家公園價值之評估
-農業景觀維護之效益評估
-熱帶雨林價值之評估
-生物多樣性價值之評估